| 网站首页 | 新闻文章 | 资料下载 | 志愿图片 | 志愿者报 | 留言反馈 | 阳光行动捐助站 | | ||||||||
![]() |
![]() |
|
||||||
![]() |
您现在的位置: 贵州志愿服务网 >> 新闻文章 >> 志愿园地 >> 我在西部 >> 文章正文 | ![]() ![]() |
本站所发表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和本站所有,任何转载或转贴本网站的文章都应注明出处“贵州志愿服务网”字样和原作者姓名 |
|
|||||
贵州见闻 | |||||
——与徐本禹赴大方纪事 | |||||
作者:秦丽 文章来源:本站原创 点击数: 更新时间:2006-4-11 ![]() |
|||||
在困倦中迎来白昼,当真实的贵州展现在眼前,我顿时兴奋起来了。生平第一次亲眼看到这么多的山,第一次亲眼看到错落的梯田。梯田的条纹装饰了大山,让这个硕大的物体显得非常可爱。 忽然火车的轰鸣声加剧,窗外漆黑一片——是隧道! 这一路,给我印象最深的,恐怕就是——隧道超多。 望着这片黑暗,想起顾城写过:“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,我却用它去寻找光明。”凿山人凿开了这一道道厚重的山门,寻得光明。类比一下,其实徐本禹又何尝不是个凿山人呢?! 出了贵阳车站,左顾右盼,收集一张张陌生的脸。忽然,搜到一张似曾相识的面孔,那就是传说中的 “是我们学校的吗?”他问。 “恩。” 我重重的点点头。 在千里之外的这里,顿时,有种很亲切的感觉。 车子行驶在满是稀泥的盘山公路上,透过车窗,车灯照射下的雨丝像牛毛飘落,偶尔还可以看到车轮溅起的浑浊泥花。前车窗的雨刷每隔三四秒就摆动一下,使混沌的世界豁然清晰。 由于关了窗,车厢里的热气给车窗蒙上一层水雾,我完全看不清道路,几次有要撞上墙壁的错觉,心脏忽然收紧,两秒钟后发现安然无恙,完全是自己在浪费感情。做了几次无用功之后,便对司机师傅产生了充分的信任。 山路转弯很急,有几处被形象的称为发卡。我紧紧抓着前排的靠背,或许是太紧张了,以致于下车之后,腰背劳累,双手酸痛。 上午,乡政府特意为支教者召开了庆祝元旦的座谈会,大家总结了工作,提出了建议,畅谈了计划,送上了祝福。还有,一桌好吃的,尤其这天的碰柑很甜。 这个家庭很温暖,让我对明年到这里的生活更加期待… … 下午, 真正是天无三日晴,来了三天没见过一次太阳,大家很不以为然的瞟着我,一位仁兄感言:我来三个月了才见过两次太阳,那天我一见她就追着跑呢,可惜,没追上。 早上,天空下着雾,我们要去大石了。 我借了双雨鞋,在这里,据说雨鞋是必备品。虽然鞋不是很合适,而且两只鞋不是一个码子,可是总比没有强。不过后来发现有一只还有点漏水…… 泥泞的羊肠小道让我一刻也不敢懈怠,全然无心观赏风景,只是专心致志的走路,看的时间长了,一个个深陷的脚印使我有点晕眩,依旧低着头一心一意的走,生怕一个不小心会滑倒或是被嵌入地下的怪石拌倒,要只是摔得一身泥巴也就罢了,倘若做了自由落体,有幸成了烈士,即使万人瞻仰也是悲哀至极。 一个半小时的跋涉之后,“华农大石希望小学”几个字映入眼帘,让人倍感欣慰。才发觉头发已经是湿漉漉的,用手一理就很有型。尤其是郑阿姨,郑阿姨52岁,沈阳人,退休之后来到这里。她有一头棕红色的短发,现在你看吧,晶莹的水珠撺掇在棕红的发丝上,很美。 校长和几位当地的老师到门口来迎接我们,他们伸出大手,我急忙迎上去。握手,我经历的不多,在校园里,同学之间,这种礼节并不盛行,甚至根本没有,但我感觉的到,这几双手绝对是有代表性的,粗糙,厚实,坚硬。 正赶上下课,见 希望这些孩子能快乐的学习,幸福的生活。 鼻尖很酸,大概这里的空气真的太冷了。 中午,来了一位牙齿快要掉光的婆婆,拿了二十多个煮鸡蛋和一袋新鲜的红萝卜,她说本地话,我只听得懂大意:她听说徐老师来了,她只是想看看他。 下午,我们兵分两路,我和刘习聪去了兴田村。来接待我们是当地的赵老师,尽管赵老师家境并不宽裕,但为了能让我们少受一些路途的疲劳,赵老师特意租了一部车来接我们。在和赵老师的交谈中,我们了解到赵老师一直想和徐本禹见一面。 我们到了兴田的时候,这里的老师们已经等了我们几个钟头,我很抱歉的说:“老师,实在很对不起,让你们失望了,徐老师太忙,他不能来了。” 赵老师带我们去参观了兴田小学。这是我所见过的最破的房子,几块破木板搭成的危房,破漏处就用油布封起来,为了保暖,门也封的只有半人高,只能钻进教室去,教室里是暖多了,只是,才下午六点,这儿已是一片黑暗,因为没有窗户,更没有电灯。 赵老师把学生集合在篱笆围着的操场上,他拿出准备好的一页纸,一句一句让学生跟着他念:“欢迎,欢迎,热烈欢迎……感谢,感谢,非常感谢。”这些措辞在平时听来甚至有点可笑,但是在那一刻,真实的打动了我的心。蹩脚的普通话,清脆的童音,在山谷里回响,我的眼睛一次次潮起。 赵老师说:“我们穷我们苦,都是我们自己的事,与别人无关,你们都是好心人,才肯来帮助我们。我们真的很感激,感谢你们!” 经过了这些场景之后, 所有的一切让我万分惭愧,我有什么资格接受这些,我可以做的,太少了;我做了的,太少了…… 你们,无论是这里的老师还是学生都是可敬的,我从心底佩服。我相信,在这群可爱的孩子中,一定有人可以走出大山去! (本文作者秦丽, |
|||||
文章录入:gzqnzyz 责任编辑:gzqnzyz | |||||
【发表评论】【加入收藏】【告诉好友】【打印此文】【关闭窗口】 |
最新热点 | 最新推荐 | 相关文章 | ||
![]() |
| 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 | 联系站长 | 友情链接 | 版权声明 | | ||
![]() |
制作维护:贵州省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 网络实名:贵州志愿服务网 网管QQ:458231846 技术:421575966 |
回顶部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