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网站首页 | 新闻文章 | 资料下载 | 志愿图片 | 志愿者报 | 青春动力 | 留言反馈 | 志愿园地 | 奥运志愿者 | | ||||||||
![]() |
![]() |
|
||||||
![]() |
您现在的位置: 贵州志愿服务网 >> 新闻文章 >> 志愿快讯 >> 志愿快报 >> 文章正文 | ![]() ![]() |
本站所发表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和本站所有,任何转载或转贴本网站的文章都应注明出处“贵州志愿服务网”字样和原作者姓名 |
|
|||||
一位打工女孩的“春晖”情结 | |||||
作者:杨永华 文章来源:江口团县委 点击数: 更新时间:2007-6-1 ![]() |
|||||
家庭的贫困让她走上含心茹苦的打工之路 江口县闵孝镇峰坝村位于梵净山腹地,四面环山,交通不便,信息闭塞,是一个土家、苗、侗多民族杂居的小村寨。现年22岁的周红芬就出生于这个贫穷的村寨里,父母都是地道的农民,他们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,却只能勉强填饱肚子。贫困的家庭让她过早的成熟,也过早地让她扛起了家里的重担。2000年,刚满16岁的她因就家庭贫困而离开了心爱的学堂,走上了打工之路。 由于文化低,她只有做一些粗活、累活的工作。但每挣到一分钱,她总是把多数邮寄给家里人,自己仅留下一点必要的生活费用。就这样,她用自己稚嫩的双手撑起了贫困的家。回乡探亲让她萌发报答母校之情 2003年春节,在外务工已经三个年头的周红芬回到峰坝与家人团聚。当她踏上故土的时候,看到的依然是荒凉的村寨和贫困的乡亲。特别是她回到曾经读过六个春秋的母校时,看到母校依然是那样破旧,学校操场坑坑洼洼,一对篮球架随风摇曳,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,此时此刻,大脑突然出现一个念头,“滴水之恩,涌泉相报”。她想到的是曾经在母校学习的美好时光和老师的谆谆教诲。虽然自己的文化不高,但是母校和老师的培育才能够使她走出大山,走向外面的世界。回到家,她把自己多年积蓄的六千元钱取了出来,走到校长陈社华家,深情地说到:“虽然我是一个打工妹,在外也挣不到多少钱,但母校的教育之恩我永远不能忘怀,这点微薄的资金用来支持母校的建设……”。 校长陈社华被她的义举深深的感动,他深知周红芬并不是什么富有的人,她只是一个普通的打工妹,是生活的贫困才使她背井离乡,这点钱是她多年积蓄下来的血汗钱,说什么也不肯收。周红芬急了,她激动地说到:“虽然我不富有,但我知道饮水思源的道理,虽然这点钱不多,但至少可以改善一下学校的环境,也让我回报母校做一点实实在在的事情”。在她的坚持下,校长收下了钱,并用来平整硬化了学校操场,更换了篮球架。善良的举动深深打动了她的老板 在以后的日子里,周红芬也时刻关心学校的情况,不时寄钱和物品给母校的贫困学生,她的善举在她务工的厂里传为佳话。老板刘廷武也被她的行为深深的感动,决定自己也支持她的行动。 在她的牵线搭桥下,老板刘廷武出资1万余元改善了学校的远程教育设备;今年春节期间,刘廷武又出资6000元修建了学校的人饮工程,使130余名师生喝上了洁净的自来水;开学之初,每个学生和老师都收到了该公司的一双袜子,老板刘廷武承诺将继续关心该校的建设…… |
|||||
文章录入:xiaoyang 责任编辑:xiaoyang | |||||
【发表评论】【加入收藏】【告诉好友】【打印此文】【关闭窗口】 |
最新热点 | 最新推荐 | 相关文章 | ||
![]() |
| 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 | 联系站长 | 友情链接 | 版权声明 | | ||
![]() |
制作维护:贵州省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 网络实名:贵州志愿服务网 网管QQ:109141329 技术:421575966 |
回顶部 |